camila March 17, 2025

(SeaPRwire) –   中国环球电视网 (CGTN) 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两周年的文章,该倡议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动荡和分裂的时代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通过介绍中国为实践该倡议所做的努力以及专家学者的见解,文章强调中国尊重文明多样性,使其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榜样。

北京,2025年3月15日——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 (GCI),呼吁尊重文化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保护和传承文明,加强国际人文交流。

在当今世界,这项倡议在充满不确定性、动荡和分裂的背景下,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面对日益抬头的反全球化趋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经济科学学院教授Elias Jabbour强调了GCI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包容多样性的方式为世界树立了榜样。教授表示,在一些自称“文明”的国家正在强制执行大规模驱逐和遣返之际,中国强调相互尊重和文化交流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赞扬GCI倡导不同文明共存,而不是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强加于另一个国家。

引导世界走向和平

2023年3月,习近平在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的中共会议上提出GCI时,他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表明了文化多样性的活力以及在建设和谐世界中拥抱多种文明的必要性。

习近平表示:“各国需要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原则,让文化交流超越隔阂,互鉴超越冲突,共存超越优越感。”

中国对文明对话的承诺在当年6月得到了认可,当时联合国通过了中国提出的一项决议,将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这项倡议旨在“关键时刻”将全球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跨文化对话。

傅聪说:“如果你环顾世界,你会看到很多争端、很多冲突甚至战争。而且,不容忍、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也在抬头。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文化和宗教的差异或缺乏理解中找到根源。”

CGTN于2023年3月发布的一项针对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574人的民意调查发现,80.3%的人认为多种文明有益于全球发展,85%的人相信通过包容与合作建设共同的未来,而89.6%的人呼吁加强对话和开放,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上升到93.7%。

行动胜于言语

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倡导者,更是一个真正的践行者。

2023年11月,北京举办了首届世界古典文明大会,4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对古典文明的讨论。 此次大会是一个鼓励各国从古代传统中汲取智慧,促进更大相互理解的平台。此后,中国组织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等国际论坛,汇集了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文化专家,探讨共同价值观。

文化保护是中国对该倡议承诺的主要方面之一。 北京中轴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1271-1368 年),于 2024 年被正式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同年,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些里程碑突显了中国致力于在全球舞台上保护和推广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魅力带向全球舞台。 从动画电影《哪吒2》登上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到视频游戏《Black Myth: Wukong》获得国际欢迎,再到舞剧《咏春》在海外市场大获成功,中国不断创新其文化遗产。

中国还努力加强人文交流。 过去一年,来自达拉斯、休斯顿、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学生团体前往中国参观大学、公司和标志性地标,这是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2023年作出的五年内邀请5万名学生的承诺。 近年来,中国与多个国家共同举办“旅游年”以促进文化交流。 到2024年底,中国已将免签证入境政策扩大到包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29个国家,从而促进了更大的全球联系。

更多信息,请点击:

Email: cgtn@cgtn.com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